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,中间是阿弥陀佛,菩萨立于佛左,大势至菩萨立于佛右。西方三圣乃是净土宗专修对象。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,无量的寿命,无量的功德。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,宇宙的大慈悲。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 。
佛像,是佛陀塑像的简称,由于形相皆以释尊为主体,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徵,仍然各尊佛像的形体、容貌和姿仪皆祥和、宁静、端祥、尊严。
中国早的铜佛像
看造像特征以断代 各时代的铜佛像的各时代的造像特征。这是我们断定的主要依据。1、汉和十六国时期,佛像方脸,面目平和,头发平直,为坐式。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的,尺幅较小。例如1989年1月,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晚期崖墓出土一株铜质摇钱树,树干上铸有佛像5尊,每尊高6.5厘米,头后有横椭圆形光,头**有肉髻,双眼微从事,两耳较大,上唇有髭,穿通肩袈裟,右手施无畏印相,左手拳执,结跏跌座佛衣下垂呈“U”形,绕于手腕,垂于足前,这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早的铜佛像了
2、北朝(北魏以后),佛像头为盖碗式,长脸而瘦,高鼻大耳,闭目凝神,面目清癯,发髻,呈螺旋式,披袈裟,袒右肩。有的结跏跌坐,有的盘腿坐,掌心朝上。佛座或为点腰较矮的须弥座或为4足方座。有的头攮 项光,有的身后的背光,皆尖,周围作作火焰纹。北魏造像还有一显著特点是主佛两旁常为1至2菩萨,多为立姿。
3、隋唐时期铜铸造像,头扎莲花冠,脸庞发圆,腮发胖,髻,身着僧祗支,外披袈裟,宽衣下着百褶裙,垂于双足。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,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。
4、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,有的高发髻,脸上胖下尖,身段高长。有的腿为一拱一掉,左手臂放于拱腿上,右手往下垂搭,平按于座上。衣裙稍有褶,掉于腿后,左手盘于腿上,右手于腹前伸。佩戴缨络,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。宋代出现了普贤、文殊、观音铜像,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、狮背、狲背上。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。通高22米余,共有42臂,造型体型纤细颀长,比例匀称,衣纹流畅,富于宋代艺术风格。
中国佛教艺术历经千余年,历代佛像造型的艺术家,创造出大量的佛像艺术珍品-庄严肃穆的大佛像,妙相华贵的菩萨。佛像的塑造,不仅是一项艺术创造过程,更是一项庄严的修持内容和仪式。按照佛教密宗的教义,灌**修持时,必须为佛造像。或塑或画,其庄严。
如何保养铜雕工艺品?
“大铜世界”的铸铜雕工艺品,除了给我们的室内增添光彩和品位内涵,也是礼遇馈赠、传情祝福的**选择!但同时,这些铜雕工艺品的保养也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注重的问题,以下介绍一些日常的保养方式:
1.放置铜雕工艺品的房屋必须保持干燥,没有尘埃和空气污染物。温度在18℃-24℃,相对湿度在40%-50%。
2.必须预防接触铜雕工艺品产生的有害化学作用物质,如酸类、油脂、氯化物等。搬动铜雕工艺品一定要戴上棉丝手套,不可用手直接接触,以避免被手上的汗腐蚀。也不可用油污的纸或盒子来包装。
3.铜雕工艺品上的尘埃,要用干净而柔软的布片揩去,而那些需要特别小心的细节(易断、易损),要用柔软的毛刷刷去或用吸尘器吸走或是吹去尘埃。
4.必须预防铜雕工艺品受到机械性损坏,相互间不应该彼此碰撞、不要叠压码放、对于细工精制和容易损坏的铜雕工艺品,更加要小心维护。
5.铜雕工艺品摆放时间过长之后,依据摆放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暗哑的现象,这个时候可以用棉丝质的细布轻轻来回擦拭,可达到抛光的效果,从而让表面的保护蜡层重新焕发光彩。
正确的护理保养、存放方法,方可确保您的艺术泽经久、内涵永存、收藏升值!